香港联华证券_券商配资平台_国内股票配资平台

联华配资app 致青春——写在运河中学1975届高二(3)聚会之前 | 作者 王立明_母亲_同学_毕业

发布日期:2025-04-13 00:10    点击次数:53

联华配资app 致青春——写在运河中学1975届高二(3)聚会之前 | 作者 王立明_母亲_同学_毕业

梦一般的光阴,梦一般的岁月,在人生时光的隧道里,我们高二(3)班的同学自运河中学高中毕业,已走过了整整五十年。

半个世纪前,我们从一个个脸上毫无忧伤,水灵稚嫩的青年,到今天已走过整整五十年的岁月,时光如刀,如墨,如流星,划过天际,不经意间,我们悄悄地都走进了古稀之年,岁月的年轮在我们的脸庞留下了一道又一道的人生沧桑。

五十年前,我们毕业了,同学间依依惜别,互赠珍重,相互间的话别充满着同窗的满满真诚和深情。那时的我们,浑身洋溢着蓬勃的朝气,热血青年的我们对未来充满着理想与希望,也就是那一年,我们在历史的安排下,各自踏上了漫漫人生的新旅途。那一年,我们的同学有的穿上了戎装,有的进了工厂,有的人回乡务农,而我们更多的人则有了一个新的名称,知青,这个称号至今让我们都感到无比的自豪和荣光。

无忧无虑的我们,既有着中学生的单纯,还带着刚毕业的青涩,热情直爽,质朴如水,我们这一代人既接受了学校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也接受了家庭及千年来传统文化对我们的深深的熏陶,我们这一辈知道感恩父母,疼爱弟妹,耿爽正直,厚道待人,一身正气,少有恶习,这就是我们这一代最突出最普遍的优良特质。

展开剩余87%

在我们高中毕业的那个历史时期,用现在的眼光来看,我们的国家依然是相当贫穷落后,我们这一代,在当时几乎是和共和国同年岁的人,我们大都生在建国初期,战争的硝烟刚散去不久,国家千疮百孔,百废待兴,我们生活的环境很是艰辛,只是那时我们还很幼小,脑子里已经没有了那一段贫穷的记忆。在靠天吃饭的日子里,五八年的大跃进浮夸风,六十年代初期的三年自然灾害,重创了刚诞生不久的共和国,后紧随而来的文化大革命,那海啸般的群众运动,几乎彻底摧毁了国家脆弱的经济架构,工业受损严重,科技止步不前,所幸,我们当时是一个农业大国,人们艰辛劳作,尚可勉强度日。

当时城镇的人们依靠着计划经济下国家配给的粮票,油票,布票,烟票,酒票,肉票等,在天天掂量着微薄的工资情况下,过着节衣缩食艰难的生活。

我们毕业了,同时我们也无形中成了在家里只能吃闲饭而无所事事的累赘。党和国家看到了我们这一大批年轻人处境,毛主席向全国的年轻人发出了:农村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号召。青年人听到了伟人的声音,也喊出了豪情壮志的口号:我们也有一双手,不在城里吃闲饭。这一拍即合的青年人与伟人心灵碰撞,随之便产生了知识青年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现在看来,这在当时的确是党和国家的一个重大的战略布局。当时的知青,有规模的插队,从六六年老三届开始到一九七六年伟人逝世,十年间,千千万万的热血青年,奔向了内蒙古大草原,北大荒的黑土地,陕北的黄土高原,西双版纳的原始森林,新疆的茫茫戈壁,边远山区,老破穷的山沟沟,都出现了知青的身影。我们虽然是知青也要下乡插队,所幸的是,我们是就近安排,离家并不遥远。我们很多同学作为知青的一员,自然要融入到这滚滚的历史洪流之中。我们将要离开家庭,开启新的人生。农村对我们许多同学来说,是一个既熟悉而又陌生的地方,熟悉,那是因为我们经常能紧密的接触农村的环境,陌生,那是我们确实没有在那环境里独立生活过。要离开如鸟巢般的家庭,我们确实有诸多的不舍,可是年少不知愁滋味,这点不舍自然也算不了什么。

我依稀还记得下乡走的那一天,我母亲在县政府第二招待所围墙外的一条土路上送我的情景。临上车前,我母亲把我的衣服整理了一遍又一遍,不停的叮嘱我,到了新地方要好好的跟同学相处,不要惹事,不要打架,不要怕吃苦,干活的时候不要偷懒,不够吃的话就抓紧回家来拿,母亲对我有些哽咽的说道:你这一去,以后还不知是什么样。儿行千里母担忧,我母亲那时一定是在想,我这一去是不是还能回来,也就是何时才能返城。我在家里虽然很调皮,可是母亲却是很心疼我,母亲对我说完就哭了,我用我的衣袖为母亲擦掉眼泪,我那时鼻子发酸,心里也是酸酸的。我说,妈,你别哭了,你就放心吧!我一定听你的话,我不会惹事的,我有的是力气,我会好好干活的,你就回去吧,别再站在这儿了。说完,我拎起一个装着脸盆的网兜,盆里有一些日用品和几件衣服,我身上背着一个黄书包,就上了一辆敞篷卡车出发了。走了很远,我还能看见母亲只身伫立在路边,慈祥而又坚韧的身影像一幅历史名画,至今还清晰的映现在我的脑海里。看着母亲久久不走,我真的落泪了,我的脑子当时懵懵的,不知道该想些什么,可是确实又想不出来些什么,刚刚步入社会的白纸青年,没有一点社会阅历又能想出些什么呢?

响应党和毛主席的号召,上山下乡当知青, 那是我人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离开父母独立生活。我自幼随父母在部队生活,在珠江边的海军基地里长大,一九六四年随父亲转业到南京,我小学上的是一所教会学校,中学在南京金陵中学就读,初二下半学期随父母回到邳县。我现在之所以对初二记忆不深,是因为当时时间太短,在初二还没认清人就上了高中,所以,直到今天我的印象里一直认为,只有高中的同学才是我运中的同学。今天回想当年与母亲离别的的情景,虽然已过了半个世纪,可我至今不忘,历历在目。

当时,我是到了邳县占城果园陆井工区,刚到工区,就能看到成片成片的果树林已结出了累累的果实,高大的洋槐树防风林以及那茂密的树叶,在地上投下了厚厚的阴凉,那环境仿佛与生俱来跟我是那样的熟悉,让我自然而然地很快就融入到了那种新的生活环境。

一开始知青干活是男女同工同酬,统一而有规律,我们一起劳动一起收工,日升而作日落而歇。

在陆井工区,我们班还有王建方,汤怀萍,吴继美,张敏,崔振江几位同学,崔振江后来成了名拖拉机手,整天笑眯眯的,给人始终有一种亲切的感觉,可惜振江已然作古,留下我们聚会的缺憾。另外刘庄还有马继涛,吴苏华,山上工区有尤保华,刘云生。我们知青群体意识很强,大家相处融洽,无论男女,几乎没受过周围村庄及村民的欺辱霸凌。知青的名号在周围十里八乡很响,自从知青到了果园,往日的偷盗,骚扰便少了许多,最后直至灭迹。

三年多的知青生活,让我们大家的体格,精神,意志都得到了极大的磨炼,我们渐渐变得稳重成熟。在今天看来,知青的几年锻炼已成了我一生中最珍贵的最足以炫耀的精神财富和最美好的回忆。

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的清晨,我们集体出操跑步,正跑着,喇叭里传来了沉重的哀乐,接着传来了中央台播音员用缓慢低沉的声音播报的讣告,周总理逝世了!大家默默的停下了脚步,静静地听着,随即大家各自回到了自己的宿舍,呆呆的傻坐着,我们都感到心里五味杂陈,总理的逝世让我们心里隐隐觉得,这是不是会影响到我们知青未来的命运。

在我的心中,周总理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人物,也是我非常敬仰的人,我这一生曾有幸见过周总理一次,那还是我在南京金陵中学上学的时候,周总理陪同罗马尼亚总统齐奥塞斯库和夫人访问南京,我作为参加欢迎的学生队伍中一员,近距离的见到了总理站在敞篷车上的挺拔身姿。那种情景到现在还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一九七六年的那一年,神州大地迎来了持续不断的哀伤,七月二十六日唐山大地震,朱委员长,毛主席,相继逝世,尤其是一九七六年九月九日毛主席的逝世,让全国人民陷入了深深的悲痛和惶恐之中,我曾亲眼看到农家妇女坐在地上嚎啕大哭,嘴里不停地念叨着毛主席的恩情,情真意切,泪如泉涌,让人感同身受。这种人民对毛主席的亲切真情,直到我和张省云,丁建平,程国庆三位同学随团入藏旅游,从藏传佛教的文化里,我才幡然感悟到毛主席当年逝世带给全国人民深深悲痛的根源。藏族同胞家家信佛,人人信佛,每家既供奉着释迦摩尼神龛,也同时供奉着毛主席的神龛。在藏族人民的心里,毛主席是跟释迦摩尼一样的至高无上的神。同时,金珠玛米也被视为是毛主席为藏族人民派来的大救星和大恩人。

用今天的眼光看过去的历史,我们才能深深地体会到,毛主席当年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的地位是何等的崇高和神圣!正因如此,质朴勤劳的人民在毛主席逝世的时候才会发出由衷的悲痛,一如失去自己的亲人。

毛主席的逝世给知青的群体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巨大的震动,知青们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与不安,经过几年的锻炼,知青们的思想也日渐成熟,毛主席走了,知青在农村的去留,成了人们在心里最深切的思考和关注。中国的发展走向,知青未来的前途命运,知青群体里无不在议论纷纷。直到一九七六年十月六日粉碎四人帮,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大革命彻底结束,中国才又迎来了新的春天。

粉碎四人帮,结束文革,百废待兴,人心稳定了,可是国家亟待经济复苏,科技需重启发展,中国的建设急需大量的知识人才。一九七七年十月,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十二月便将此计划付诸实施。这种高速快捷效率的运作,使得当时的七七级和七八级的大学生出现了同一年入学,同一年毕业的特殊现象,七七级只是比七八级早了半年。中央恢复高考的决定,犹如一声惊雷,给知青群体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惊喜。知青们闻讯而动,迅速响应,许多人重新拿起了书本,一边劳动一边学习,与命运再一次相博的高考备战,艰难的开始了。我们的学业都已荒废了多年,又身在贫穷落后的农村,学习资料欠缺,无人辅导,没有辅导班,没有任何的依靠,要正常的出工,不能请假,全靠自学,学习的条件十分简陋,一张书桌是一块水泥板做的,用砖头垒成的桌腿,一张破凳子一盏灯,一熬就熬到大半夜,白天的劳累加上晚上精神的损耗,有时看着看着就睡着了,那时的辛苦,现在想起来仍是连连感叹,唏嘘不已。

一九七八年,当时徐州地区八个县还没分家,从西至东依次是丰县,沛县,铜山,睢宁,邳县,新沂,东海,赣榆。八个县聚集了上千名的考生报考音乐专业,从老三届到七八届,积累了十几年的音乐精英一涌而出,个个身怀绝技,考场上是精彩纷呈,通过数次的专业海选,初试和复试后,到徐州电台录音时只剩下了六个人,最后一次在南京师范大学本部考试,我成了硕果仅存的一个。一九七八年,我如愿考取了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那一年,我成了徐州地区唯一被录取的考生。一九八二年我完成学业,被分配到了江苏省运河师范学校,后改名为运河高等师范学校,在当知青的时候,我做梦都没有想到,有一天我会成为一名教师,而且是一干就是几十年。二零一七年十月,我为国家兢兢业业工作了四十三年,光荣退休,重归家庭。

五十年的人生旅程,五十年的风风雨雨,我们这些过来的人既觉得漫长,又觉得迅疾,回眸往事,往事已如袅袅青烟轻轻散去,回眸故人,故人已如淡淡水墨影影绰绰忽隐忽现。这其中,我们工作,恋爱,结婚,成家立业,养育子女,接送儿孙,风里来雨里去,不辞辛苦,无怨无悔。我们用我们各自肩膀扛起了家庭的重担,我们在各自不同的地方生活,犹如一块又一块的钢铁,在各自人生的熔炉里不断的锤炼,一遍又一遍的锻打,让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涅盘重生,百炼成钢,现在,我们都成了各自家庭的钢铁脊梁。

我们都曾有过美好的青春,我们都曾有过充满活力的昨天,如今,我们又都成了古稀的老人,但我们还有着年轻时的旺盛与洒脱,回想当年,我们意气风发,豪气冲天,浑身散发着不息的活力,我们那时就像是早晨的太阳朝气蓬勃,燃烧着耀眼的光芒和希望。如今我们犹如灿烂的夕阳,依然熠熠生辉璀璨闪耀,夕阳烧红了天空一片又一片绚烂的彩霞,孤鹜与晚霞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景色难道不恰似我们辉煌人生一般绝妙吗?

我曾在我写的一首诗里感叹过青春:

在一条充满希冀的路上,

我与她

无拘无束地侃侃而谈,

当她

伴着我

走过最后一段绿色的斑影,

婷婷的站在那

明亮的边缘

那抹绿色

是如此的耀眼

青春是美好的,青春的时光和青春的容颜都不会伴着我们一生,人生的一个阶段过去了,就永远不再回来,青春向我们依依挥别,这是自然规律,也是宇宙的法则。

曲之美有终结则妙,调之高乏抑扬则损。这是我在《劝心》一文中的前两句话,意思就是说再好听的曲子,不能无休止的播放或演奏,否则,效果非但不妙,反而还会陡添厌恶,调之高是指凡事不能只唱高调说大话,缺乏低调的婉转回旋,否则,也会带来难堪和自我的损伤。我们人生亦是如此,我们要遵循自然规律,不惧怕年老,不惧怕伤病联华配资app,活在当下,感受每一天的幸福,活出坦然,感受每一天的踏实,活出优雅,感受每一天的属于我们的沉稳气质,我们前世有缘,在高二(3)班成为同窗,我们一生有缘,成为永远的同学!聚会的时刻让我们穿越时光,终得相见。你可安好?我的同学,让我们期待着榴花如火,坠满枝头的时候,我们期待着,期待着明天!哦,我的同学,你一定要来呦!

发布于:北京市

Powered by 香港联华证券_券商配资平台_国内股票配资平台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 © 2009-2029 联华证券 版权所有